走進中央公園的北側,你可能會先注意到一個奇異的場景:在大片草地與林木之間,一座看似漂浮的銀色建築,安靜卻又閃爍著光影。它就是 臺中綠美圖,全台第一座將美術館與圖書館合而為一的文化旗艦館,由日本建築大師 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設計,預計將在今年 12 月 13 日正式開館。
這不只是一座新建築,而是一段屬於臺中的新文化篇章。

一座會呼吸的建築
SANAA 給它的定位很詩意:
「圖書館在公園裡,美術館在森林裡。」

因此,整座建築由 八個漂浮的矩形量體組成,彼此錯落卻又相連。建築被抬升,底部留出大片陰影廣場,像一處自然生成的涼亭。走在中央公園時,微風可以直接穿過建築,陽光也會隨著時間,在灰白的立面上刻下變幻的紋理。
這不是一道阻隔的牆,而是一個會呼吸的容器。你走進去,不會覺得脫離了公園,而是進入了公園的一部分。

銀色的「雙層面紗」
最吸引人目光的,是它那層 半透明的銀色立面。
內層,是符合美術館嚴格需求的高性能玻璃;外層,則包裹著大片鋁擴張網。

這層「面紗」同時有兩個功能:
- 美學:當陽光照射時,銀網會柔和地反射,像霧氣一樣隨時間流動。
- 永續:雙層結構之間形成空氣層,能隔熱、散熱,讓館內維持舒適,也降低能源消耗。
遠看,它就像一個輕盈的光之盒子,既反映周邊的綠意,也透出室內的微光,隨著季節與時間變換不同姿態。

藝術與閱讀的流動
綠美圖不是單純的「美術館+圖書館」,而是一個讓藝術、知識與日常相遇的流動場域。

- 美術館大廳
挑高 27 公尺,是全台最高的展示空間。中央設置了 SANAA 設計的 曲面不鏽鋼水池,映照著公園的天空與綠意,讓你在看展的同時,也被自然環抱。 - 圖書館空間
圖書總館延續 SANAA 一貫的明亮與流動感。最特別的是 花形書架與迴風書架,不只是造型,還融入了空氣循環原理,讓知識在空間裡自由流動。 - 屋頂花園「文化之森」
在高處俯瞰中央公園,四周城市天際線展開。這不只是一個屋頂,而是一座半戶外的公共花園,讓閱讀、散步與觀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開啟臺中的新文化時代
2025 年 10 月 28 日,綠美圖將率先試營運;12 月 13 日正式開館。開館展覽由韓國藝術家 梁慧圭(Haegue Yang) 帶來大型作品《流動奉獻-樹蔭三合》,用藝術為這座建築開啟第一道記憶。

對臺中而言,這不只是新地標,更是一個生活的提案:
- 一個隨時能散步進去的文化據點;
- 一個讓孩子看書、青年思考、長者休憩的公共花園;
- 一個用光與風,把人和城市重新連結起來的所在。
當你走進這座「銀色光廊」,會發現它不是要震懾人,而是邀請人停下來,慢慢閱讀、慢慢觀看,重新感覺時間的流動。
臺中綠美圖,正在用一種 柔軟卻堅定的方式,帶我們走向下一個文化的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