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專訪|當你了解當地知識,知道你是誰、在什麼地方,你將因為這些事感到驕傲【旅庫-邱明憲】

在彰化,有一個名為「旅庫」的平台,致力於揭示這片土地的美麗與獨特。

創辦人邱明憲,將彰化各種在地元素,通過生態、歷史、文化、美食等各種主題的導覽體驗活動和地方媒體報導,讓人們重新認識彰化。他將這份熱情和責任感,傳承給下一代,透過教育孩子彰化的歷史、文化和語言,願他們成為彰化知識傳承者、文化講述者,改變人們對這個地方的認知與印象。

每個角度都有一個不一樣的獨特,當你了解為何身為這裡的人,這裡是什麼樣的地方,為什麼要喜歡這裡,這樣你才能夠以你所在的地方感到驕傲。


Good Life(以下簡稱為GL):請您先自我介紹,是什麼契機讓您回到彰化創立「旅庫」這個平台?

我叫邱明憲,過去從事旅遊業工作,大約在十幾年前來到彰化,從事彰化旅遊服務,後來創辦了一個平台「旅庫」,從2017年到現在,目前還提供不同的彰化導覽和地方媒體報導。


GL:是什麼樣的影響讓你想要投入彰化導覽這一塊的工作呢?

我們去過許多國外的地方,看到很多地方都有深度旅遊,但彰化卻沒有。而彰化又是被認為是全台灣最難玩的地方,所以我們希望能整理彰化的元素,並把它們轉化為一個個體驗活動。我相信這樣可以改變彰化的旅遊生態,讓大家能夠深入地玩彰化。


GL:瞭解,那麼到目前為止,你們已經開發了幾條路線?有常態態性的路線嗎?

目前我們已經開發了超過30條路線,這些路線有些是包團,有些是客製化服務,還有些是特別規劃的。不過,我們主要提供的常態性路線大概是五、六條。


GL:請介紹一下這幾條常態路線

目前常態推出的路線包括幾個主題:首先是扇形車庫,這是彰化比較大的景點之一;其次是灰面鴛鷹和八卦山生態的生態主題;還有四城門小旅行,以城門為主題的概念。此外,我們還有味覺探索課,主題是控肉飯,以及街區老店和手作課程。


這些主題涵蓋了不同的彰化體驗內容,包括街區、信仰、生態和重要景點等。通過這些多樣化的主題,我們希望能讓遊客從不同層面了解彰化。無論是從生態、交通、街區老店還是信仰,每個角度都能讓人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彰化,從而改變大家對彰化的薄弱印象。

我們的客戶群非常廣泛,包括一般散客、親子族群、社區參訪、企業參訪以及地方創生參訪等。大家可以簡單的通過報名或包團,體驗到一整套豐富的行程,我們會為他們規劃行程,安排導覽老師,提供飲食和手作體驗課程,讓遊客清楚地了解彰化能做些什麼。希望能讓大家從不同的角度來體驗彰化,無論是第一次來還是多次造訪,每次都能以不同的方式看到彰化的魅力。


GL:請跟我們分享你最喜歡的路線?

我最喜歡的路線是四城門小旅行。從一開始只有兩個人參加,到後來吸引了數百人參與,如今已成為一個完整的教案手冊。我們甚至舉辦了一個長達四天的冬令營,在那裡培訓了一些非常出色的小朋友。看到他們的成長,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有成就感。


我們所做的事情其實也是知識傳承。上一代的知識,能否透過我們順利傳遞給下一代至關重要。我幼稚園的兒子比老師更具對當地的知識,這讓我感到非常驕傲,且也確認我將知識慢慢傳遞給了下一代,當他們了解為何身為彰化人,彰化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以及為什麼要喜歡這裡,這樣他們才能夠對這個地方感到自信。

今年有許多學校參與了四城門小旅行,大概有幾十所學校加入了這個活動。他們希望了解我們如何實踐城市古地圖的導覽概念。這樣的小旅行不僅涉及到城市的地理結構,也觸及到廟宇信仰、飲食文化等多個方面。


過程我們討論了這個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的問題。我很喜歡這件事情,雖然它不容易被一般大眾所面對,但對於那些與這個地方有關係的人來說,這個活動非常具有吸引力。對於我們公司來說,這是在傳承地方產業和文化時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我每年都堅持做的事情。透過這樣的教育孩子們的知識常常超越了老師。例如,當我教他們一些台語詞彙時,他們會奇怪為什麼其他同學不知道,會以為這是常識。我們希望他們學習更多,除了理解比其他人更豐富,並且能夠主動與他人分享知識,讓大家都能夠更理解這個地方


GL:在過往走讀中,是否有讓你印象深刻的回饋,讓你對現有路線進行優化調整?

有的,但這回饋都需要時間來成熟。當我得到一些反饋時,通常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和感受其中的內容,這種感受不僅僅是關於某條路線好或不好,而更多地是關於消費者感受到的舒適度或喜好。

例如:他喜歡某位導覽老師的講解方式、他覺得走的很累,他覺得某家店很不錯…等,我會從這些回饋去思考這些人的消費者群體是誰,他們周圍的人又是什麼樣的,以及他們可能有哪些需求。這樣的分析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最終會讓我有所感悟。


還有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情是我們接觸到了另外一個客戶群「祖孫」。過去我們主要服務散客和親子,但今年與彰基合作後,我們發現,祖孫們非常喜歡參加我們的活動,喜歡這種互動的體驗。這讓我們意識到,原來我們提供的體驗活動非常適合他們,也許這可以延伸到其他走讀或動,如「菜市街的台語料理教室」,也許這是未來我們可以持續發展的方向,也許可以將祖孫體驗元素,帶到不同的城市。


GL:在設定每一個路線時,通常都會安排一位導覽老師,是怎麼找到適合的導覽員呢?

在導覽老師的部分,我們最初是通過讀書會的方式,先把老師帶進來。有些老師本來不是導覽老師,但在跟我們學習後,開始變成導覽老師;也有一些老師本來就很會導覽,剛好符合我們的導覽主題,或我們根據他們的特質量身定做主題。

我們的導覽老師非常多元,有些是平時有其他工作的兼職導覽員,還有些是專業的導覽人員。我們通過地方社群活動,比如讀書會、講座,以及導覽培訓,並與其他單位如導覽協會合作,來培養和拓展導覽老師的隊伍。


後來,我們慢慢找出了具有我們風格特質的導覽老師,讓他們成為各個主題路線的導覽員,我們也會思考這些老師是否能根據他們的特質,發展出自己的風格。因為我們認為,每位老師會有自己的觀點,對這個地方的看法,以及他生活的獨特體驗,這些讓彰化不僅是一個旅遊地點,讓這個地方顯得更加獨特不一樣。


GL:所以這些導覽老師是對某個主題有深入研究的人?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談論的事物,或者對當地獨特的生活方式有獨特的理解,這些都可以成為導覽的主題。舉例來說,喜歡畫畫的人可以成為導覽老師,將導覽結合他的藝術創作;對宗教信仰感興趣的人,可以帶領大家進行宗教體驗,像我們有一個南瑤宮的進香團,帶領徒步進香體驗;還有一些建築師可以帶領大家欣賞建築。

這些導覽老師並不完全符合我們對導覽的傳統想像,通常我們將導覽老師定義為社區導覽員或專業導遊,但在我們這裡,導覽老師更像是引路人,透過他們獨特的觀點,帶領大家探索這個地方。而這樣的概念也人人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合作導覽老師,帶來更多元的視角和體驗。


GL:你剛回來的時候,對彰化的印象或感受是什麼樣的?對比這十多年來有什麼變化和差別嗎?

我覺得人和生活環境都會有所變化。剛回來時,對這裡感到陌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理解並融入這個地方。以前可能覺得這裡沒什麼可去的地方,但隨著對這個地方的深入了解,開始發現了值得探索的東西,對周邊的市場、長輩以及地方的理解和看法也發生了改變。


回來的過程更像是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這種陌生既令人期待又有些害怕。離開可能是因為感受到這裡的壓力太大,或者是因為有其他的夢想想去追求,但當再次回來時,就需要面對過去的一些問題和未來的目標。多年來,這些經驗逐漸累積,讓我開始喜歡這裡的一些特點,並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另外大環境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使得我對這裡的感受和看法不斷調整。剛回來的時候,這裡的年輕人相對較少,缺乏共同聚會的場所和可談論的議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彰化的咖啡館、聚落和社群基地逐漸增多,現在年輕人在這裡越來越能夠有所作為。這與過去的情況大不相同。

但彰化的旅遊結構一直以來都不健全。除了鹿港,其他地方似乎吸引不了太多遊客。即使是田尾、每年的田中馬拉松,或芳苑的海牛採蚵活動,雖然有不少人參與,但相比鹿港,遊客量差距甚大。


這也反映出彰化的一個問題:遊客停留時間太短。他們逛完老街後,似乎就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再加上彰化和員林的住宿選擇少,遊客無法找到合適的住宿地點,這限制了他們的停留時間和體驗深度。

所以我們希望通過拆解3個小時、3個小時的旅遊結構,讓它變成一個可組合的模組,中間可以加入餐飲,但住宿問題依然存在,這影響了夜生活和夜間經濟。以員林和彰化為例,晚上八九點後,除了幾家店外,基本上就沒什麼活動了。

雖然這些年(從2013年到現在),夜晚生活確實有所改善,但仍然差很多,遊客量依然不足。遊客的選擇變多了,也不會去八卦山、永樂街或光明街。關鍵在於遊客停留的時間長度,決定了他們是否會留下來購物,如果停留時間不夠長,這對旅遊經濟來說是非常可惜的。


在前一階段我們建構了很多主題,而下一階段要做的就是連結這些主題。我們希望能讓遊客從A點到B點進行探索。為此,我們在暑假期間推出了鐵道探險隊活動,通過山線、海線、集集線和南線,把各個景點連接起來。這樣,遊客可以在一天內玩遍這些路線,未來甚至可以規劃成3天或4天的行程,讓大家更深入地體驗這個地方。

這種方法能夠把各個單點連接在一起,提高整體吸引力。即使是像鹿港這樣的景點,遊客的停留時間也是有限的。雖然現在有了住宿,但晚上仍然沒有太多活動可供選擇。通過連結不同景點,可以讓整個旅程更加有趣。而不是遊客往往只是吃完東西就離開,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有效地連結和規劃,才能真正提升彰化的旅遊吸引力,這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我們希望可以促進地方高消費,讓價值這一塊被提煉出來。像在我們做小旅行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市場和菜市場的價值所在。比如,我們推行的菜市場體驗活動,為什麼要收費?因為這裡面包含了材料費、老師費和助教費等成本,這些成本是不可忽視的。


GL:你提到的是建構品牌的概念嗎,在建立旅庫時是否有品牌相關規劃?

有的,但在做「旅庫」這個品牌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問題。從2017年開始,有了平台,但在2019年準備跨足下一個階段時,2020年一直到2022年三年的時間,突然間遭遇到了疫情的影響,對整個產業造成了重大打擊。

在這段時間裡,品牌的發展進程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們無法進行細緻的精緻化。例如,對品牌風格的定調、語言、視覺模式等方面的細節,原本計劃擴張的想法也因此受到挑戰,因為不確定產業的發展,動不動就沒辦法出門的環境下,我們的首要目標變成了求生存。


GL:你在那三年有做了什麼調整讓自己生存下去呢?

那時候我們承接了相對比例更多的案子,在過程中認識了許多不錯的朋友,形成了一個相互扶持的群聚,同時,在這段經歷中,我也與一些不錯的人和客戶建立了聯繫。雖然生活狀態只是勉強維持平衡,但我們達到損益兩平成功地度過了。

這一年(2023年)我們重新啟動這個品牌,重新出發,而今年對我們來說也格外特別,我們沒有重新招聘新員工。因為我需要清楚知道接下來要找怎樣的人才加入我們的團隊。舉個例子,我們扇形車庫小旅行在暑假業績非常突出,但在9月底之後就突然一個消費者也沒有,這種現象我們一直都無法解釋。當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就需要回歸思考,明白發生了什麼,以及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我重新開始思考整個運營的軌道,明確了年初的計劃、年底的目標,以及接下來一年的發展方向。這樣的思考在前三年都沒有固定的方向,因為我們需要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但現在,我們可以開始計劃明年的年度計劃,包括招聘哪些人才、執行哪些策略才能實現業績再次增長。因此,這時才能開始確認品牌未來的發展方向。

那品牌溝通不僅僅是向一般消費者傳遞訊息,也涉及到與企業主的溝通。我們需要清楚地了解,我們要傳遞的訊息是什麼,我們的身份涉及到一般消費者、其他企業單位,以及企業主,所以需要確定溝通的方式和呈現形式,包括語言和視覺效果,這些都是發展品牌需要深入認識、理解的關鍵因素。


GL:所以現在是在一個重構的階段嗎?是否有維持既有的走路導覽?

經過前幾年的大震蕩,我們不得不重新檢視方向,例如:應該把人放在什麼地方、朝什麼方向去,才比較會是我期許的目標,如何更清楚地了解「旅庫」到底應該長什麼樣子。

而走路導覽是我們的核心產品,是我們一直要做的事情。但具體也需要確定它的軌道方向。例如:產品的目標受眾是誰、它要如何符合一般消費者、教育單位和企業的需求,建立正向的銷售關係,等確立了這些基礎之後,我就可以再吸引更多的夥伴,擴大我們的影響力。


GL:2024有什麼樣的計劃?

過去我們主要服務散客、培養導覽老師和小幫手群,明年希望將重心將轉向企業市場。之前有企業詢問我,是否能夠接待1,500人的團體,而我拒絕了。接待這麼大的團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資源,我們目前無法勝任。因此,下一個階段的目標是能夠接待超過百人的團體,進一步提升我們的運營能力。

路線的開發則是持續進行的,從過去營運中,我們也了解到哪些路線比較好,也會不斷優化路線,並將其提供給不同的消費主群,把它變成一個更具擴展性的內容。

另外我們發現很多在地夥伴,在進行小型旅行時難以進入商業模式。所以在接下來的一兩年,計劃協助他們實現這一目標,因為我們是銷售端,所以可以通過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將他們納入我們的系統,組合一起使之成為常態化的一部分。


GL:為來的目標是什麼,有參考的團隊嗎?

我們從各台灣領先品牌中獲取靈感,目標是在彰化是有具代表性的導覽團隊存在,希望能成為企業端的首選,希望跳脫地方導覽單位的框架,成為一個全新的旅遊服務品牌,這是旅庫未來發展的方向。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除了服務品質、品牌價值需要提升到與其他頂尖品牌相當的程度。我們還需要對當地有更深入的理解,與店家建立更緊密的連結,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並改進銷售方式和對話方式。

另外也希望影響當地企業,使他們了解,參加這些活動對於地方發展的積極影響。如果企業能夠意識到他們的參與對於地方有益,這將成為一個正向的循環。例如,他們可以讓員工每年參加我們的活動,進而增進對當地的認識和認同。


GL:當你有新的想法時,過往有夥伴可以溝通,那現在都是獨自思考嗎?

現在在這個網路時代,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好處,就是我們能夠與許多台灣的旅遊產業夥伴保持良好的關係。這些夥伴包括彰化、大林、高雄以及台中的團隊,我們之間都保持著友好的合作關係。我常常向他們請教,分享我的想法,他們也給予我很多寶貴的建議。

對於我們來說,與外界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應該自問自答,或者只與身邊的人交流,這樣只會讓我們陷入同溫層,無法跳脫其中。與外界的人進行對話,把我們的想法分享出去,這樣他們就能給予我們反饋。例如,之前我和一個負責外國人來台灣的事務的朋友聊過。了解外國人士來台灣時會如何選擇,這讓我們知道要提供什麼服務給外國人。

通過這樣的交流,我們不斷提升服務品質,我會思考自己需要達到什麼水準才算合格,也會考慮需要怎樣的人才能幫助我們實現這個目標。


GL:家人是否會反對呢?

我爸爸在2016年就已經進入了產業鏈,我邀請他加入我的產業,他是我的供應商,我們一起做這些事情,雖然一開始確實有些困難,但隨著完整的產業框架建立起來,他更深入了解產業鏈的運作,這件事情才變得更加完整,他也可以理解認同。

在溝通方面,一開始確實很難理解彼此的工作,在這不斷對話的過程中,不同世代之間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繫,長輩們看到我們所做的事情,也讓我能夠通過與不同年齡層的人接觸,更好地了解那個世代的人,現在來說,我有時候和我們同輩的爸爸媽媽反而比較熟。

這種信任感是非常珍貴的,這種所謂的時代信任感,能夠讓不同時代之間產生更完整的連接,讓人們能夠更好地溝通、不再總是對立、理解彼此,感受對方所做的事情,這使我們的生活更有層次,而他也會開始主動跟別人分享我在做什麼事情。


GL:你覺得接下來可能還會有什麼樣的挑戰要面對?

我的挑戰太多了,自從我2011回來後,就一直面臨著許多挑戰。

第一個是2015年,當時,我因為眼睛出現問題,但卻無法找到確切的原因,有一天我正在演講,突然接到媽媽的電話,要我趕緊去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問題,我因腦部動脈動脈瘤需要手術,不然隨時可能會面臨腦血管破裂的危險,接受手術使我完全停機了一年的時間。整整一年,我都在為手術進行各種檢查和準備,手術後又需要休息康復,這段時間裡,我無法進行任何其他事情。

後來2017年開始投入「旅庫」的創立,但2018年,我兒子出生,這讓我無法專注於工作,因為我需要全心照顧他。接著就來到2020的疫情,我不斷面臨著需要克服的困難,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停下來,重新思考,然後再次挑戰突破。


我當然對未來充滿期待,希望實現許多目標,但我也時刻明白,面對著挑戰和風險,下一秒可能發生什麼無法預測,甚至我們的摯友也可能突然離世。因此,我會珍惜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所帶來的感受。我現在想做的事情,就會全力以赴去做,不必過分擔心,也不用非得要規劃好未來。

所以困難真的很多,我無法預測接下來還獲有什麼挑戰,今年大概把狀態看清楚,明年努力做得更好,這樣就能夠慢慢前進。但我也保持一些彈性,只要知道當面對困難時,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它,並努力把他過關。


GL:擁有前面的經驗,現在是否能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

應該是說知道怎麼做選擇。以前的做法可能是無論如何先把工作做好,但現在情況不同了。現在的關鍵是確保身體和家庭狀況是否允許。


GL:最後,您認為好好生活的定義是什麼?

好好生活就是對當下的滿足。你可能這一刻感到幸福,下一刻卻不是;或許你這一秒覺得痛苦,下一秒就不再如此。然而,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理解和享受每一刻。

無論是喝咖啡、休息還是和小孩一起玩遊戲。不被逼迫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而是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我覺得這樣就是好好生活,儘管會遇到困難和辛苦,但那都會過去,而我們能夠感受每個當下的美好。

Picture of VIA 好好生活書店 影音編輯

VIA 好好生活書店 影音編輯

Picture of VIA 好好生活書店 影音編輯

VIA 好好生活書店 影音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