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港的中山路上,有一棟老屋,彎進民族路就能看到它紅磚洋樓的轉角。對鹿港人來說,那不只是一棟房子,而是一個時代的入口。
這裡曾是許多長輩求醫的地方,是醫師許讀一輩子守護的診所。現在,它不再有白袍與針筒,卻有了新的職責——成為「鹿港歷史影像館」,收藏這座城市的光影與氣味。
過去|長源醫院:從診所到地方的安心所在
1925年,許讀醫師從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返鄉,在鹿港成立長源醫院。那時候的醫療不像現在方便,許醫師常騎著摩托車,在巷弄中往返為人義診。他不只開藥、開刀,更開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
診所本身是一棟融合清代閩式與日治洋樓風格的建築,從紅磚花窗、磨石子地板到木構屋頂,每個角落都記錄著時間走過的樣子。它經歷了戰後動盪、社會轉型,也見證了鹿港人的生老病死。對在地人來說,「長源」就像是一種安全感的代名詞。
現在|修復,不只是補牆壁,更是修補記憶
但百年的老屋,怎麼可能沒有風霜?
長源醫院閒置多年後,許醫師的兒子——同樣行醫數十年的許正園醫師,決定讓它「活過來」,而不只是靜靜腐朽。於是與雄本老屋團隊合作,展開一場漫長但誠懇的修復工程。
從屋瓦、窗框到牆面結構,都是「一釘一木慢慢來」。團隊沒有急著更新,而是細細聽牆的聲音、窗的方向,保留日式磚牆,也修補老閩式空間的格局。比起建設,他們更像是在「對話」:讓老房子自己說出,它想成為什麼樣的空間。歷經七年修復,轉型為鹿港歷史影像館於近日正式亮相,匯集展覽、餐飲、光雕互動體驗等功能,成為文資活化的全新文化場域。
現在,這棟老診所成為「鹿港歷史影像館」,樓層被重新整理成一種柔軟的穿越:
- 一樓是常設展區與「小本愛玉」甜品吧,日常而親切。
- 二樓有光雕與展覽空間,讓靜態影像長出聲音與節奏。
- 三樓保留老醫生接待病人的茶席格局,讓過往氛圍回到現場。
- 頂樓平台「鹿港101」則是一個俯瞰老城的角落,從這裡看出去,是熟悉卻陌生的鹿港天際線。
這裡的每一層,不是展示物件,而是展示「關係」:人與房子的、時間與記憶的、地方與未來的。
◍ 未來|不只是影像館,而是文化與生活的共創場
現在的長源醫院,不再是治癒身體的地方,而是照顧文化的空間。
未來,它會舉辦導覽、開放展覽、辦理講座與放映活動,也會持續收藏鹿港的影像記錄與口述歷史。這不只是「活化」一間老屋,更是讓地方居民能夠再次走進、佔據、與空間產生新的連結。
這裡未來不只有過去,也會有小朋友來畫畫、市民來喝茶、長輩帶孫子來聽故事。文化,會在這裡繼續發生,不是被展示,而是被生活。
讓空間記得人,也讓人記得地方
我們總以為歷史是過去的事,其實它正在發生,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存在。
長源醫院的故事,是一位醫生與一座城市的雙向成全——當人不再在場,房子依然記得;當房子重新打開,人與人的連結,也能再次發生。
如果你下次走進鹿港,別只看老街和美食。也許拐個彎,來看看這棟紅磚老屋。裡頭的光與影,可能會讓你想起什麼,也可能,啟動一段屬於你自己的鹿港故事。
- 館名| 長源醫院-鹿港歷史影像館
- 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 × 民族路口
- 展館開放| 週四至週日 12:00–18:00(其餘時間依現場公告)
- 樓層導覽|
一樓|影像展區+小本愛玉
二樓|特展與互動裝置
三樓|茶席與老診所空間重現
四樓|鹿港101天臺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