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車站新樣貌:光線重整的一場微改造




台鐵 × 台灣設計研究院攜手,以極簡設計重新定義百年車站的日常風景

晨光灑進月台,列車鳴笛的聲音仍是那樣熟悉—只是,這一次的彰化車站,看起來有些不一樣。

位於山線與海線交會口的這座百年車站,在 2025 年完成一場名為「彰化車站微改造計畫」的更新。這是由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與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共同推動的設計行動,從照明、色彩到動線整合,以「簡化」為核心,讓人重新看見車站最初的樣貌—明亮、整潔、且親切。





一座百年車站的再啟程

每日有超過兩萬人次在這裡進出。對多數人而言,這裡是回家的門、旅行的起點,也是一段段故事的交會之地。長年以來,空間堆疊、設備老舊,讓旅客的行走體驗漸漸模糊。這次的改造,是一次讓秩序重新被看見的嘗試。





新的燈光系統取代了昏黃照明,使空間顯得清朗。標示字體與顏色統一,指引動線更直覺,服務櫃檯也以潔白基調劃分前後場,讓視覺與使用動線重新對齊。當旅人抬頭望向天花,那一抹柔光彷彿也在說:「你回來了。」





光線,讓空間重新呼吸

設計團隊將「光」視為這次改造的語言。協助空間呼吸的節奏。大廳內的間接光源延伸至月台,夜晚時分,柔和燈帶取代了過往的刺眼白光,照亮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多餘的看板與廣告被撤除,資訊重新整合,讓旅客能一眼辨識方向;潔白的牆面與金屬質感的細節,帶出一種既現代又不失溫度的氛圍。






舊與新的交會:讓記憶繼續留在此地

微改造也延伸至月台、天橋與便當販售區。月台的導引系統重新整合,減少了雜訊與重複設施,天橋的管線被整合進牆體,搭配間接光帶,讓這條通道變得柔和而乾淨。

熟悉的「台鐵便當」門市也換上新裝—牆面以金屬浪板呼應昔日「光華號」列車的車體線條,鋁質家具與枕木元素在空間中交織,既懷舊又現代。那是一種介於回憶與未來之間的平衡,讓搭火車重新成為一件優雅的事。





微小的設計,帶來更好的旅程

「微改造」不是重塑,而是修復與尊重。它讓人們重新看見日常空間的價值,也提醒我們—設計,並非為了華麗的形式,而是為了讓生活更清楚、更溫柔。

當光線灑落在新整理的地磚上,當旅客依循新的指標走向月台,這座百年老站仍舊運轉著,只是多了一份秩序與安定,也多了一點屬於當代的美學。






彰化車站微改造計畫
主辦單位|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概念|照明整合、色彩統一、動線重組
亮點空間|車站大廳、月台、天橋、台鐵便當門市

source


Picture of Nina 好好生活書店 影音編輯

Nina 好好生活書店 影音編輯

對我而言,宇宙是無盡的詩意,旅行是連結靈魂的方式, 透過旅行,尋找自己在這廣袤宇宙中的位置。 夢想是在埃及躺平一年!
Picture of Nina 好好生活書店 影音編輯

Nina 好好生活書店 影音編輯

對我而言,宇宙是無盡的詩意,旅行是連結靈魂的方式, 透過旅行,尋找自己在這廣袤宇宙中的位置。 夢想是在埃及躺平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