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這座被時間細細雕琢的小城,每條巷弄都藏著故事。或許,你曾在知名的摸乳巷停下腳步,徜徉於那窄小巷口,捕捉流光溢彩的瞬間。然而,你是否注意到,在巷口的轉角處,佇立著一間散發著香甜氣息的「恬事」,它有點文青、有點生活,還帶著一抹淡淡的法式氛圍。這裡不是傳統的商店,也不是普通的咖啡館;它更像是一個幸福實驗室,滿溢著驚喜與故事,等待著每一位來訪者發現其中的溫暖與美好。
創辦人曾靖恬,從經濟系女孩一路走到法國,再一路走回家鄉,她把法國的生活態度、閱讀的美好、選物的品味,通通揉進這個空間裡,每一個角落,彷彿都在輕聲低語,訴說著她對生活美學與幸福的詮釋。這次,就跟著我們的腳步,打開「恬事」的門,聽她聊聊那些從代購小幫手到恬事主理人的奇幻旅程,還有她對閱讀的獨特見解。
Good Life(以下簡稱為GL):請您先自我介紹,以及恬事這一間店。
大家好,我叫曾靖恬,「恬事」這個名字,是用我的名字發想而來的。我畢業於成功大學經濟系,畢業後的職涯發展,其實和大多數經濟系畢業生差不多,進入券商、投顧公司或會計師事務所工作。
工作一段時間後,我和先生開始便思考,如果人生就這樣按部就班走下去,或許有些夢想會來不及實現。於是,我們在2010年結婚後,決定一起到法國闖蕩。先生學廚藝,我則就讀商業相關的MBA課程。原本計畫待一年就回來,沒想到幸運地都有拿到居留,於是一待將近九年。直到2019年7月,我們才帶著孩子一起回到台灣定居。
GL:九年也是蠻長的。
對的,就是不知不覺,我們幾乎每年都會想,這一年應該就是最後一年了,因為每次申請居留時,總會遇到各種狀況。再加上我們的小朋友也是在法國出生,無論是生活或語言,都要重新適應,其實挑戰不少。不過幸運的是,每次都還是順利拿到簽證,所以就這樣一直待了下來。
後來剛好有一間台灣的公司,想邀請我先生回國工作。我們心想,身為法餐的廚師,竟然有機會回到他的家鄉鹿港發展,這或許是老天給我們的一個訊號,提醒我們是時候該回家了。於是我們在2019年,全家一起回到鹿港定居。
沒想到回來沒多久,就遇上疫情。現在回頭看才覺得,真的很幸運,好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GL:回來之後就馬上想著要開恬事嗎?還是有思考一陣子呢?
在法國的那段時間,除了當學生之外,我也做了大約八、九年的代購來賺取生活費。主要是幫台灣的客人代購精品和各類生活用品。後來還協助一些台灣的貿易公司,接洽法國品牌,把這些品牌引進台灣。
那段時間,我也一直在思考,無論是繼續留在法國,還是回到台灣,我接下來的職涯該怎麼走。因為我很清楚,自己不太可能再回到傳統的會計師事務所或金融業工作。所以我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把我在法國累積的經驗帶回台灣,同時也能維持一種比較自由的工作模式。開店,其實只是其中一個選項,並不是唯一的目標。
「恬事」的誕生,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契機。剛好那時候文化局在這裡辦了一個「公益換租」計畫。我每天從家裡走到菜市場,經常會經過這裡。有一天剛好看到這裡正在舉辦活動,就順便走進來聽。聽完之後,我突然想到,之前在法國其實寫過一份相關的企劃案,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把那份計劃拿出來投件。當時的想法很單純,如果通過,就開店;沒通過,就回家經營網路商店,繼續賣一些我在國外找到的品牌,或幫企業談國外品牌的代理權。
整個過程完全順其自然。有機會就去試試看,沒機會也有其他規劃可以走。
GL:所以算是線上通路先開始?
對,因為我做代購的時間蠻長的,最早都是在 Facebook 和一些代購社團,累積了一群長期支持我的朋友和客人。一直到真正創立恬事之後,才開始正式架設自己的官網,也在蝦皮開設專門販售店內商品的賣場。但販售的商品種類其實經歷了一個逐步轉型的過程。最早真的只是單純幫客人代購,客人想要什麼,我就幫他們買什麼。但慢慢地,我開始希望能夠主導整個方向,轉變成由我主動推薦品牌給客人。
到「恬事」真正成立後,我更希望這個空間不只是單純的銷售,而是能夠分享我認為真正好、自己也喜歡並且信任的商品。因此我申請了彰化縣政府的創業補助金,順利通過後,運用這筆補助金發展恬事的自有商品,慢慢發展成現在的模樣。
GL:開了這間店之後,除了開發自有商品,怎麼會想要把閱讀這件事情放進去呢?
當時,我問過自己,如果要開一家店,那會是什麼樣的類型?在法國,這樣的店比較接近所謂的Concept Store—強調店主思維與風格主導的店。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決定將「閱讀」這個元素融入其中,因為閱讀對我來說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恬事的 logo 設計也融合了「一本書」的概念。
我從小就熱愛閱讀,但並不是想靠賣書維生或賺錢,而是希望通過這間店,向客人呈現我心目中對「幸福」的詮釋。
「恬事」這個名字的定義,其實是希望來到這裡的客人能夠慢慢發掘自己日常恬靜、幸福感相關的事物。對我來說,閱讀帶給我很多幸福的能量,我希望藉此讓大家重新找回對閱讀的興趣。所以,書籍在這間店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只是其中之一。選書的方向,我會以幫助大家找到自己、找到幸福為核心來挑選。
Concept Store這個概念對台灣的顧客來說,其實是比較陌生的。所以,當很多客人剛進來時,都會問:「恬事到底在賣什麼?」一開始,我只能回答說:「有書,也有選品。」但實際上,我真正想做的是讓所有的商品和書籍,都圍繞著「幸福」,幫助每個人找到自己人生中的幸福感。
現在我不太想再去定義「恬事」到底是什麼樣的店,而是根據客人的反應來看。像有些客人一進來,只看到書,就會說:「哦,你們是書店。」有些客人看到我們賣甜點,就會說:「哦,你們是甜點店。」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因為每個人的視角不同,大家通常只會注意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所以,我選擇把這個定義的權利交給客人,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去感受。
「恬事」可以有很多種樣貌,而這也是目前我所能呈現出來的樣子。
GL:那在空間的規劃上面,您有沒有放入自己的小心思?
鹿港的傳統老屋大多是「縱深型」,這種狹長格局。我知道很多想開店的人並不喜歡這種空間配置。這裡原本是老屋,前面是六扇門整個封起來,導致光線很不通透,所以當時我們就跟屋主溝通,一定要做一個落地窗,讓自然光能夠進來,這樣整個老屋才會有生命力。
當我們真的安裝了落地窗後,到了夏天,西曬的陽光會透過這個窗戶直射進來,光線一直穿透到屋子最深處。那一刻,真的可以感受到這棟房子被光點亮,仿佛「活」了起來。
我將這個空間定位為「複合型藝文空間」,既有書籍與選品,同時也會舉辦小型展覽、手作教室、小型讀書會等。剛好這棟老屋本身有很多小房間,雖然規模較小,但這些空間很適合用來串聯各種功能。現在,這裡甚至還結合了法式料理的私廚空間。由於前面空間光線最好,且人力有限,所以商品和販售區主要還是集中在前面。
最有趣的是,許多客人會從旁邊的摸乳巷透過窗戶看到店裡的情況。有些人看到鋼琴,會問:「這裡是住家嗎?」有些人看到餐桌,則會說:「這裡是餐廳」每個人的視角不同,他們對這間店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這也讓「恬事」的形象變得多樣化。
GL:關於書的部分,有沒有5本是對你的人生比較有影響的書籍,或想推薦給觀眾的?
我想推薦的第一本書是《與神對話》,這本書曾被老高介紹過。當我在法國讀到這本書時,它對我的思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宗教觀還是人生哲學,都被顛覆和重構。法國是天主教國家,而我從小在鹿港成長,接觸的信仰主要是道教和佛教。這本書的作者透過與「神」的對話,讓我對神的理解完全轉變,從而重新解構了我對信仰的看法。
我認為《與神對話》並不僅僅是一本宗教書籍,它更像是一本引導你重新思考人生觀、哲學思維,甚至是對自己命運掌控感的書。讀完後,你會感覺對未來充滿信心,也更有力量面對生命中的挑戰。
儘管有些人將它歸類為「身心靈書籍」或「新時代思想」,但對我而言,我更關心的是作者的思維邏輯,並希望通過這些對話來理解其本質。不管這些對話的對象是否真的是神,但這些內容無疑顛覆了很多亞洲人對神明的想像,也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第二本書我推薦的是拿破侖·希爾的《思考致富》。希爾被譽為成功學之父,我認為這本書能幫助讀者深入了解成功學的核心。若你對成功學的原理,或是對吸引力法則、秘密法則等概念感興趣,這本書能讓你掌握他的思維方式。如今,許多作者和書籍都基於希爾的理論進行延伸和發展,並教授如何將這些理念應用到生活中。但如果你想回到源頭,直接閱讀希爾的作品會是最好的選擇。
第三本書我推薦的是尤瓦爾·哈拉瑞的《21世紀的21堂課》。這本書我經常會拿出來翻閱,在法國時,我還請朋友定期寄中文書給我,因為我不想讓自己的思維停滯。這本書真的非常吸引人,我甚至捨不得送人!
哈拉瑞是一位以色列歷史學家,他通過21個不同的主題,深入探討了人類社會的各種觀點。這些內容能夠打開你的思維,讓你從新的視角看待事物,不再單純按照別人的觀點來理解世界。我覺得這可能和以色列及猶太人的教育有關,他們強調批判性思維,不會盲目接受「作者說的就是對的」,而是鼓勵讀者透過作者的闡述思考:「這真的是對的嗎?」激發你的思考。
我認為,很多時候我們讀書會習慣跟著作者的邏輯走,全盤接受,但不經意間可能會質疑:「這真的對嗎?」就像最初讀《秘密》的吸引力法則時,有些人可能會問:「只要我想變富翁就能變富翁嗎?」但其實其中有很多細節需要留意。即使我們能夠理解不同作者的思維,仍然應該用自己的語言和思考方式來與作者進行對話,像是和他討論一樣。因此,我強烈推薦《21世紀的21堂課》,這本書對我來說非常值得閱讀,我認為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應該讀讀這本書,它真的很重要。
我非常喜歡達賴喇嘛的著作,幾乎所有有關達賴喇嘛的書我都會閱讀。除了他之外,我也常讀一些印度智者的書,例如薩古魯‧賈吉‧瓦殊戴夫和奧修的作品。
其中一本《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本書記錄了達賴喇嘛和屠圖主教之間的對話,內容提到了一個關於慈悲的觀念,讓我非常震撼。或許是因為台灣目前處於相對安穩與和平的時期,我們離戰爭與國際衝突比較遙遠,但這本書讓我能夠感受到達賴喇嘛一生的經歷,尤其是他從西藏流亡到印度的故事。
現在我們看到達賴喇嘛和屠圖主教總是帶著微笑,給人一種充滿智慧的印象,儘管他們經歷了那麼多苦難,仍然能夠保持慈悲心,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啟發,幫助我找到真正能讓我快樂的事物,以及更積極的解決問題的角度。我相信,如果每個人都能多讀這本書籍,世界上會少很多暴力和不和平的事件。
最後一本書可能是奧修的作品。我非常喜歡奧修,無論是他談心經還是自由的思想,他的書籍改變了我許多思維方式。雖然他在闡述佛經或其他主題時,有些內容對我來說有點遙遠,但我認為從中我仍能學到很多所謂的真理。知識會隨著時代改變,但真理幾乎是永恆不變的。
這些智者他們的觀點常常超越了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和思維邏輯。現在或許我們無法完全理解,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經驗的增長,再翻閱這些書籍時,你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甚至能夠領悟到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涵。
至於輕鬆讀物,我非常喜歡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的書。他的作品總是充滿輕鬆感,讀後讓人覺得像是多了一位人生知己,或是一位長輩好友。我看到有松浦彌太郎名字的書,都會毫不猶豫地去讀。如果你也喜歡輕鬆的小品,可以試試他的書。如果你想開悟或深入理解世間的道理,則可以讀達賴喇嘛的書籍。總的來說,這些書籍都能對你的思維產生衝擊,無論是哪一本,都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GL:您在法國生活9年的時光中,有沒有對你的生活影響是最深的事情?
我一開始並不是直接到巴黎,而是先到一個小城鎮學法文,直到第二年才申請進入巴黎的學校。真正住進巴黎後,我才發現,這座城市遠比我想像中的更難以適應。觀光客眼中的巴黎,或許是浪漫又迷人的,但當你真正成為這座城市的居民,才會發現,巴黎怎麼能同時是天堂也是地獄?
或許是因為自己口袋不夠深,所以在巴黎生活,總覺得那些遊客真的過得好輕鬆。而我每天搭著又髒又臭的地鐵,周圍全是流浪漢、乞丐,這種強烈的落差,成為我在巴黎最震撼、最痛苦的初體驗。
特別是香榭大道這樣的地方,LV門口擠滿了瘋狂購物的觀光客,手上提著一袋袋名牌戰利品,彷彿錢不是錢。可就在同一條街上,卻躺滿了流浪漢。這種極端的對比,讓我每次經過都覺得震撼又無力。
而且,巴黎街頭的乞討者,很多並不是單打獨鬥的流浪漢,而是一整個家庭的難民,甚至直接把床搬到香榭大道上,當街過夜。尤其當你牽著小孩經過時,面對孩子的好奇提問,你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解釋,為什麼有人會睡在這裡、為什麼他們的生活是這樣。所以,住在巴黎的第一年,我經歷了非常多的衝擊與震驚,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讓我強烈感受到,這座城市真的是天堂與地獄並存的地方。
有些客人來法國前,會問我們怎麼樣才能避開扒手。這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在巴黎待久了,你一眼就能認出誰是扒手,甚至能看出哪些是「扒手家族」。
除了治安,巴黎對於外來移民的歧視也很明顯。白人對亞洲人、非洲黑人的態度,很多時候我們都看在眼裡。甚至連警察也會特別針對某些族群,這一切早就見怪不怪。很多電影裡描述的那些橋段,真的不是誇張,而是每天在巴黎真實上演的日常。
或許是因為習慣了,後來我對這些現實變得有點麻木。回頭看,剛到巴黎的第一、二年,真的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衝擊教育。
GL:您都如何挑選店內的書籍及選物呢?
恬事的風格方向,正如之前所提,旨在引領大家發掘日常生活中的恬靜與幸福感。因此,不論是我們的商品還是書籍,背後的核心理念都是:呈現幸福感。我們並不打算告訴大家什麼是幸福,而是希望每個人能從自己的角度去感受並詮釋屬於自己的幸福。而恬事這個空間,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對幸福的理解。
在選書方面,最初我們挑選了較多不食人間煙火的書籍,後來也逐漸調整,現在的選書範圍更為多元,甚至包括童書。因為童書同樣能對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許多人喜歡透過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世界,所以我也會試著以小朋友、大眾的喜好,甚至一些冷門但有趣的觀點來挑選書籍。我們也會定期策劃一些小主題,但由於空間有限,整體風格依然圍繞著「可愛、舒適、療癒」的書籍為主。
至於商品部分,我們同樣希望能呈現日常的幸福感,無論是來自書寫的幸福還是生活中的小確幸。因此,我們選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如圓字筆和我們的自創品牌。我自己也非常重視五感體驗,特別是氣味,因為氣味能夠喚起很多記憶和感受。
不少人第一次來到恬事,會立刻說:「好香哦!」有時他們在巷子裡就已經能嗅到我們烤甜點的香氣,走進店裡又會感受到香氛皂或噴霧的氣味。我們也有研發自己的香氛商品,希望藉由香氣,讓大家與熟悉的地方產生連結,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心感。
透過「吃的幸福」、「書寫的幸福」、「嗅覺的幸福」這些小細節,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屬於自己的幸福,並讓大家知道,生活不必如此辛苦,偶爾也需要一點甜味,讓生活變得更加可愛。
GL:關於自有品牌的商品有哪些呢?
目前我們已開發香氛皂、噴霧和護手霜,同時也與日本Green Flash文具品牌合作,推出聯名文具商品。因為我們與Green Flash情誼深厚,因此特別請他們為我們設計了一款代表「日夜之間幸福感」的文具,這也成為我們自有品牌系列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回顧品牌初期,我們曾申請彰化縣政府的創業補助金,並以此為契機,推出第一款自有商品「鹿港的一天」香氛皂。這個系列的概念,是我們品牌一直延續至今的重要精神──daily sweet thing,希望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片刻,傳遞幸福。。
「鹿港的一天」系列,以早、中、晚三個時段為主軸,透過不同的視覺設計與氣味氛圍,呈現鹿港的一日風景。例如,「清晨廟宇」代表早晨,以淡淡的檀香,喚起清晨到廟宇參拜的記憶;「午後糕餅」代表下午,散發鹿港傳統糕餅的甜美香氣;「晚安老屋」則代表夜晚,融合老屋氛圍與寧靜夜晚的療癒氣息。每款香氛皂,都結合鹿港特有的文化意象與地方特色,讓人一聞氣味,就能浮現鹿港的日常風景。
這個概念後來也延續到護手霜系列,依然以「早、中、晚」為主題,搭配不同時段的植物香氣,傳遞每個時刻的專屬感受。
除了「鹿港的一天」,我們還擴展推出「彰化的一天空間香氛噴霧系列」,將範圍從鹿港延伸到整個彰化。像「朝露花海」,選用茉莉與百合等彰化產量最大的花卉香氣。「午後八卦」帶有溫潤的咖啡香,靈感來自八卦山的地方風景與悠閒氛圍。其實,八卦山也有在地的咖啡產業,我們希望透過這款香氛,讓人聯想到午後時分漫步於山間、品味咖啡的自在感受。就像台北人上陽明山喝咖啡一樣,對彰化人來說,八卦山就是屬於他們的午後日常。
「暗訪鹿港」則將故事帶回恬事所在地鹿港,以氣味描繪鹿港傳統文化中帶有神秘感的「暗訪」儀式,讓香氛不只是香味,更是一段可以細細品味的文化故事。
透過這些兼具實用與故事感的產品,我們希望讓大家在日常生活裡,藉由氣味與地方文化產生連結,進而對彰化、鹿港,甚至整個生活的美好,有更多的想像與情感投入。
GL:雖然恬事不是一個以賣書為主的書店,但如果也有人想經營書店、或是概念店,您會給他什麼建議呢?
我覺得,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店,老闆本身都一定要有非常強烈的熱情,尤其是書店。
因為開書店,真的算是一件挺寂寞的事。怎麼跟愛書的人、讀者產生連結,這件事非常關鍵。也因此,經營書店的人,一定要有辦各種閱讀推廣活動的覺悟(笑),並且願意持續投入。
其實我一開始單純是因為喜歡閱讀,後來才慢慢發現,「喜歡閱讀」跟「願意分享」是完全不同的層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後來開始辦讀書會,因為真的希望能找到更多愛書的人,大家一起交流、彼此激盪想法。
自己閱讀是輸入,能夠把讀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分享給別人,這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一直覺得,想開書店的人,不能只是想把書賣出去,更重要的是,怎麼把這本書的美好,真正分享給更多人。而這種分享的能力,其實是需要練習、學習的,我到現在都還在學。
另外,願意跟客人互動這件事也很重要。至少店裡要有一位很樂意跟客人聊天、介紹書的人。因為那種對書的熱情,客人其實一眼就看得出來。如果真的比較內向、害羞,不擅長面對面推薦,其實也有其他方法,像是參考國外一些書店做法,在書上貼推薦小紙條,透過文字分享你的閱讀感受,這也是一個很棒的方式。
最後,我覺得心理素質真的很重要。因為開書店不只是收入現實的壓力,還有心理上的孤獨感。尤其現在買書的人越來越少了,光靠賣書的收入,真的很難維持下去。所以,一定要思考更多元的收入來源,不能只期待政府補助,而是要認真去想,怎麼創造其他可能的經營模式,這樣才能真正支撐起你心目中理想的書店樣貌。
GL:剛剛有講到客人進來的時候跟客人互動,那您是屬於比較自由讓客人去逛的角色,還是會主動分享呢?
我通常都會先讓客人自由逛逛,讓他們自己去感受這個空間和店裡的商品。如果觀察到客人對某樣商品特別感興趣,我才會適時地試探性問候,像是:「是從哪裡來鹿港玩的啊?」用這種輕鬆的小話題,慢慢打開話匣子。
透過這些互動,其實可以大概感覺到客人的戒心在哪裡,也能慢慢掌握他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有些人會在某個商品前停留很久,這時候大概就能判斷,他可能真的對這件商品有興趣。這時候我就會順水推舟,多分享幾句介紹,或聊聊這件商品背後的小故事,讓對話自然延續下去。如果單純是想拉近和客人的距離,我通常會聊:「從哪裡來?這次打算在鹿港待多久?」這類跟旅行相關的輕鬆話題,最容易瞬間拉近距離,也不會讓人覺得有壓力。
一開始我一定會讓他們自己逛,不會馬上湊過去介紹,因為大多數人對店員主動推銷都還是會有點防備,擔心是不是要強迫推銷什麼。我希望這個空間,讓客人可以自由探索,舒服自在地逛。等到他們真的產生興趣了,我再適時出現,這樣的互動會更自然,客人也比較放鬆。
GL:您會希望客人帶走什麼樣的回憶及感受呢?
我希望,「恬事」可以成為旅人旅途中不經意發現的美好,是那種意外撞見、卻讓人感到驚喜的存在,甚至成為旅程中最棒的小插曲,留下獨一無二的記憶。
而對熟客來說,我更希望他們能在這裡找到生命中的小確幸。特別是當生活沒那麼順遂的時候,能透過這個空間和一口甜點,重新感受到一點點幸福的能量。像是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療癒時刻,讓人稍微放下日常的疲憊,重新找回微笑的理由。
GL:最後,您個人對於好好生活的定義?
我心中的「好好生活」,就是生活裡一定要有一點甜。
不管是吃到真正的甜點,或是那些讓人感到甜甜的小確幸,這些甜,對我來說,就是開心的來源,也是一種幸福的感覺。生活裡總會有許多瑣碎或不那麼順心的時刻,但正因為如此,更需要在這些平凡的日常中,找到支撐自己的力量,讓每一天都能慢慢往更好的方向走。所以,我真的覺得,生活需要一點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