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專訪|山的懷抱,海的呼喚【NORIMORI-小如】

十多年前,小如與家人從台北都市的繁忙節奏,走入宜蘭鄉間的靜謐,再到靠海村落的多元共生環境,這段旅程成為她生活理念的重要轉折點。創辦「NORIMORI」的初心,源於她對美學、生活與人際連結的深刻理解,而這間選物店正是她將這些思考轉化為具體表達的一個溫暖場所。

「NORIMORI」象徵山與海的交匯,承載著稻田四季的溫潤與海風呢喃的自由,見證著小如在不同生活環境中的適應與成長。透過這次深度專訪,我們將走入「NORIMORI」的過去與現在,發掘這家選物店背後的故事,感受小如如何在選品與空間設計中注入靈魂。她的每一個選擇與細節,都傳遞出對「好好生活」的詮釋,為日常增添一抹療癒與詩意,喚醒我們對生活本質的思考。






Good Life(以下簡稱為GL):為什麼會決定開選物店呢?
我們大約在10年前搬到了宜蘭。當時決定開一家選物店,是基於我在台北的工作經驗、個人喜好,以及我們對宜蘭經營品牌可能性的評估。

此前,我從事廣告形象設計,我先生則是影像設計。這類產業在宜蘭並不普及,但我擁有百貨零售的經驗,並對居家空間布置充滿熱情,喜歡透過物件打造出家的樣貌。因此,我們才會開設這家選物店。

至於民宿,則是一個契機。搬來宜蘭後,許多朋友來拜訪我們,想體驗鄉間生活的感受。在接待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特別喜歡與人交流、建立連結。後來,我們有了新的空間,便搬離了原本的老屋,並將它整理改造成了民宿。

關於店名“NORIMORI”,其實寓意深遠。“NORI”是我大女兒的小名,象徵海的意涵;“MORI”則是森林,兩者均與日文相關。我外婆是日本人,來自知賀;我先生出生於日本,我們還有一些親戚住在那裡。因此,我們的兩個孩子從小就有日文的小名。而“NORIMORI”,則是我們的“第三個孩子”—這間選物店。NORIMORI蘊含了山與海,從早期的田野生活到如今的海岸村落,冥冥中似乎有一條線牽引著我們的腳步。






GL: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在宜蘭落腳呢?

當時我們決定搬遷時,進行了幾趟旅行,其中也包括國外的旅程。因為我們一家人都非常喜歡日本,加上日本對孩子非常友善,帶著孩子旅行也很方便,所以選擇前往沖繩。那裡的氛圍讓我們感到格外喜愛,舒適且令人放鬆。

旅行結束後,我們回到台灣,開始認真考慮宜蘭作為定居的選擇。宜蘭給我們的感受非常特別,它的氛圍和沖繩有幾分相似。再加上宜蘭距離西部相對便捷,因為我們有家人分佈在台北和苗栗,回去探親會更加方便。

此外,我們也喜歡參觀展覽和參與文化活動。然而,相較之下,東部的文化資源較為有限,這讓我們更希望選擇一個既能親近自然,又能方便前往台北安排文化活動的地方。綜合這些考量,我們最終選擇了定居宜蘭。






GL:搬到宜蘭後,對於生活想像有沒有差異?或是不習慣?

來到宜蘭後,我們最初居住在農村,四周被稻田環繞。我們稱那裡為「一條龍」,它並非傳統的三合院,而是一棟狹長的建築。當地的朋友告訴我們,這種建築形式可能與財力有關,旁邊通常會附帶大鐵皮屋,用來飼養家畜。不久後,由於房東有其他計劃,我們決定搬遷。

選擇在海岸落腳是因為看到這間房子的外觀非常可愛,且周圍的環境給了我們許多想像空間,覺得能與這間老房子建立一種互相牽引的關係,並且能夠想像在這裡生活的樣子。

以前住在稻田間,那裡的聲音以自然為主,蟲鳴鳥叫是日常。周圍的環境多是稻田,看到動物的機會比看到人還多。那時我們住的地方沒有太多觀光景點,也不熱鬧,主要是與自然接觸,感受一年四季的變化,農曆年後插秧,夏天稻穗逐漸成熟,收割後進行灌水,再種植綠肥,冬天則變成水田,吸引候鳥飛來過冬。這些季節的變化和景象,我們一直很珍惜。





搬到海岸村後,這裡的氛圍變得非常熱鬧。我們的孩子現在正值青春期,他們的活力和學校的課業、社團活動,似乎也與這裡的熱鬧氣氛相呼應。這種感覺很新鮮、很有趣,讓我彷彿回到了自己小時候,與鄰里關係密切的時光。

現在我們有許多鄰居和店家,大家會互相聯繫,彼此幫助。這裡的文化非常多元,除了當地居民,還有許多外來移民,特別是東南亞的移工,以及來這裡旅遊的遊客。這種多樣化的環境,我感到非常享受。


回顧這段歷程,我覺得每個時期遇到的情況都不一樣,但這正是生活的有趣之處。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都應該試著去適應,並享受每個階段帶來的純粹。






GL:這棟房子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嗎?

在與房東的交流中,我了解到這棟老屋背後有許多故事,但因為牽涉到家族內部的故事,較不便透露,但可以感受到這座老屋對於房東一家人有著深厚的情感連結。

這間房子曾經見證了多個孩子的成長,他們從這裡出發,分別前往美國、台北等不同地方生活。自從我們搬來後,房東一家也會時常回來看看房子的變化。每次他們回來,看到這裡有新的生命力,總是露出欣慰的笑容。我覺得,老屋會因為居住者的離去而逐漸凋零,但如果賦予它新的生命與使命,它又能展現截然不同的樣貌,我覺得我們有盡到這樣的責任,以及滿足到他們的期待。





除了房東一家,鄰里的居民也非常熱情地歡迎我們。有些長輩會進來和我們聊聊天,分享他們的故事,並感謝我們讓這條街道變得更美麗。他們覺得,因為我們的存在,這個地方變得更加有活力,成為了一個值得走訪的地方。

更有趣的是,我經常透過社交媒體分享這裡的景致和生活片段,這不經意間變成了「南方澳情報站」。許多離開南方澳生活的人看到我的貼文後,會私訊我,告訴我他們很高興能透過我的照片看到家鄉的風景,並了解這裡的天氣和生活狀態。這樣的互動讓我深刻感受到,無論身在何處,家鄉的連結始終存在,而這幢老屋與這片土地,也在以全新的方式延續著它的故事。






GL:搬到海岸線後,選品與在農村上有差異嗎?

搬到這個新環境後,店面結構的改變帶來了不少有趣的挑戰與靈感。過去的店面較為狹長,兩條走道形成回字形動線,方便客人瀏覽。而現在的空間則相對寬敞,需要更多的陳列架,也讓我們有機會引入更多品項,特別是台灣品牌。

一些與我們合作多年的台灣品牌得知我們搬到了海邊後,便開始融入更多與海洋相關的元素,例如陶藝作品增加了許多海的意象。選品上也增添了更適合到海邊遊玩或適合宜蘭雨天穿著的拖鞋,使商品更具實用性。同時,隨著遊客的增多,我們特別增設了便於攜帶的小物件,並在設計中注入更多海洋色系和意象。例如,衝浪狗狗、潛水的陶瓷擺件,以及鯊魚造型的作品,這些都非常受歡迎。





剛開始營業時,常有人誤以為我們是咖啡店,當我們解釋這是一家選物店時,他們常問:“為什麼不賣咖啡?”起初,我會推薦巷子裡很棒的「與潮咖啡」給他們,後來詢問的人越來越多,我乾脆聯繫幾家熟識的宜蘭咖啡店店主,舉辦了一個短期活動,特選宜蘭6間咖啡品牌,包括南方澳兩間、員山、三星和羅東的4間,提供自烘自選豆的濾掛咖啡,讓遊客可以購買。

這次活動對我來說是一個突破性的嘗試。過去,我們在田野間經營時,多數是自行規劃企劃,較少與其他店家合作。而這次,我們嘗試將不同品牌結合,推出互動性強、具有聯結性的活動。這也是我們搬到這裡後,最有趣的改變之一。






GL:您是以什麼樣的標準去挑選物呢?

實用、日常、有趣、好玩、具備美觀的設計感,最重要的是,要療癒人心。這些都是我在旅行中選擇伴手禮的標準,能讓你回憶起這段旅行,並帶來美好的印象。

此外,這空間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台灣品牌。我希望能透過這個平台,讓更多人接觸到這些具有特色的產品。






GL:這些台灣品牌都是在網上找到的嗎?還是他們來主動洽談?

我們的店已經經營10年了,長期下來,合作的品牌幾乎都成為了朋友。有些品牌是主動來接洽的,有些則是朋友介紹,以及朋友自己創立的設計品牌。因為台灣的設計圈不算太大,所以彼此聯繫、合作、認識的速度蠻快的。

選擇合作品牌時,我也會考量自己的興趣和目標族群。我們大部分的客群是女性,年齡範圍從二十歲到五、六十歲都有。我們也會觀察不同時期客人喜歡的品項。例如,最近香氛系列特別受歡迎,因為大家越來越注重居家空間的氣味氛圍,不僅能平靜情緒,也提升居家的靜謐感。

此外,我們也會依據季節挑選商品,比如夏天會增加玻璃類的商品,冬天則以陶瓷器為主,更貼近客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當時在農村的建築是老宅,而我們販售的是新品,所以如果所有物件都是新的,會顯得非常突兀。因此在選擇陳列架或櫥櫃時,我們都盡量挑選舊物件,並與宜蘭的舊貨老件朋友合作,親自去挑選適合的展架,讓這些老件來呈現我們的新品。

這樣的風格也延續到了現在的店,因為這裡同樣是老屋。雖然經過翻修整理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但我們希望能融入新舊交織的氛圍,讓空間有歷史故事可延續,也更有人文的聯繫感。






GL:希望客人走進來有什麼樣的購物體驗?

我覺得最好的購物體驗是不帶壓力的。我們進店購物第一印象往往是來自店員的態度,如果態度太冷漠,會感覺到自己好像不受歡迎;而過於熱情又可能帶來壓迫感。所以,我希望我的店給大家的印象是既有存在感,但又不會讓人感到有壓力。

因為這間店並沒有請員工,主要是我自己與客人互動。多年經營下來,也認識了很多朋友。我過去做過短暫業務,累積了一些與不同類型客戶互動的經驗,因此大致都能夠判斷客人是希望被介紹,還是不希望有太多干預,以此調整銷售方式。

我希望來到這裡的客人能感受到輕鬆、愉快,並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帶回家能懷念這段旅行。整個空間的氛圍是輕鬆活潑且有趣的。畢竟生活在這世界已經有太多壓力,不應該在旅行時還感受到壓迫。





GL:這邊的空間與農村一樣,除了選物外,也提供了民宿,民宿方面兩者的差異在於?

我們會根據房子的結構去調整使用方式。之前在農村一次只接待一組房客,內部有三個房間、公共空間、廚房,非常適合家庭或朋友群來放鬆休息,而且民宿外有前庭和後院,很多家長會讓小朋友在外面騎車或進行球類活動。

但在這裡,由於建築結構的限制,我們分成了二樓和三樓,有點像小公寓的概念。兩樓的設計也所不同,二樓有磚花,感受上較舒適;三樓則有歐式圓拱門,光線和視覺的寬闊度更大,更透亮。





基於房子的屬性和安全考量,這邊的空間不接待小孩或年長者的住客。老屋的樓梯比較陡峭、狹窄,怕有摔倒的風險。因此,現在的客群更多是獨旅的旅客,以女性為主,佔比約八成。

我發現很多單身女性喜歡自己安排旅行,追求不受干擾的自由行程。她們通常特別喜歡閱讀、親近自然、自我探索,並樂於分享。我們的空間內提供了許多書籍,類型多是關於生活、旅行、文學和內在探索,這些都和她們的興趣不謀而合。有些客人甚至會說:「這些書90%我家也有!」這讓我覺得很有趣也很感動。





我們還有留言本,住客常在裡面寫下自己的感想和故事,分享他們在南方澳的感動,有時甚至會談到如何面對生命中的挑戰。看到這些文字,讓我發現我們無意中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能放鬆身心、重新發現生活意義的空間。

其實,最初設立這個空間時,並沒有刻意追求這樣的目標,而是在經營過程中,透過住客的回饋,才逐漸體會到這件事的深遠意義。






GL:不管是農村或者是這邊,有沒有比較印象深刻的故事或旅客?

我覺得每個人的背景都很有趣,經營這個空間有點像在看小說,因為故事非常精彩。例如,有些客人第一次來是單身,後來帶伴侶,再後來結婚生子,到孩子甚至會走路並叫我「阿姨」。十年的時光讓我看到了他們人生的變化,很有意思。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我們還在農村時,有一位女孩訂了三天兩夜的住宿。當她出現在我面前時,我才發現她只是高中生,和另一個同學一起來,並拿了家長同意書,因為未成年需要這個手續。





當時我基於母親的角色,心裡其實蠻擔心的。雖然農村環境很好、治安也相對安全,但我無法想像兩個高中生要如何自理生活。然而,她們不僅做到了,還表現得非常成熟,自己下廚、安排散步和閱讀,甚至還拿自己做的地瓜球來給我吃。我白天會到隔壁開店,也因此和她們有了不少交流。

這兩個孩子讓我非常驚訝,她們不僅獨立自主,還很有想法。當時正值高中畢業銜接大學的階段,她們用這次旅行來幫助自己過渡,計劃得井井有條,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付諸行動。而她們的家長也非常放心,這讓我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力量。

她們回家後,我收到了父母寄來的禮盒,裡面附了一張卡片,上面寫著對我的感謝,說孩子在這裡玩得很開心。這讓我更明白為什麼她們能如此優秀,這都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我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她們一樣出色。

看到這樣獨立快樂的小孩,我真的很感動,也對這樣的父母心生敬佩,這是我非常深刻的記憶之一。






GL:品牌未來的發展規劃和想法?

可能是因為過了40歲,進入中年的階段,我開始更多地往自己的內在探索,生活重心放在了自己身上。

這份工作讓我感到幸運,因為它能結合我的興趣,也滿足我對生活時間的安排與需求。例如,上班族可能一大早就要出門,而我可以在家裡準備早餐,甚至預備好晚餐的食材。等孩子回來,我下班回家後就可以直接煮飯。這份工作的時間彈性對我非常友善,也讓我能更從容地安排生活。

現在這個階段,我更多地去思考自己真正想做什麼、喜歡什麼,並讓這些內在的想法延伸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搬來南方澳後,合作的品牌朋友們陸續來訪,我們也經常對談。這些品牌的設計者們經過這些年的變化,各自都有不同的經歷和背景。與他們的交流中,我發現,大家其實都進入了一個類似的階段,同時也反映在他們的創作上。




我們會討論如何利用這個空間,為大家提供一些值得體驗或欣賞的東西。對我自己來說,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新的生活樣貌。

與孩子的相處也很重要。因為他們現在是青少年,有許多需求,需要與大人對話。他們接觸的文化我也會想去了解,我們會一起討論,這讓我們的互動非常有趣。


所以,與其談論目標,我更關注當下。我現在在做什麼?能否專心做好這件事?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才是我目前的生活態度。






GL:最後,您個人對於好好生活的定義?

在農村的時候,我以為會一直這樣,因為那個地方看起來不像會改變的樣子,但沒想到有這麼大的變化。房東把地賣掉了,開始蓋房子。我前幾天回去看,那地方現在變成了一片空地,長滿雜草,原本的房子已經不見了。

那個變化是一瞬間,人生的下一段階段總是充滿未知。所以,我認為順應世界的改變,讓自己也跟著改變,並隨時做好準備,抱著期待、興奮和開朗的心情去迎接挑戰。

另外,我覺得不要害怕學習。像現在小孩子聽的音樂,可能我一開始覺得很陌生,但我會嘗試去了解;或者是一些自己以前不會接觸的資訊,也會主動去探索。現在是AI的時代,我也試著與ChatGPT做朋友,這些互動還蠻有趣的。

因為這些事物都隨著時代的潮流在改變,我也不想停下腳步。我覺得「好好生活」就是要順應時代,勇於學習新的事物,並在其中找到樂趣。





Picture of Nina 好好生活書店 影音編輯

Nina 好好生活書店 影音編輯

對我而言,宇宙是無盡的詩意,旅行是連結靈魂的方式, 透過旅行,尋找自己在這廣袤宇宙中的位置。 夢想是在埃及躺平一年!
Picture of Nina 好好生活書店 影音編輯

Nina 好好生活書店 影音編輯

對我而言,宇宙是無盡的詩意,旅行是連結靈魂的方式, 透過旅行,尋找自己在這廣袤宇宙中的位置。 夢想是在埃及躺平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