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薪水越高、行程越滿,反而越會感覺到時間被掏空?
今天我們用《從容心態 Time Smart》來破解「瞎忙」的秘密,找回屬於你的 24 小時。
大家好,我是好好生活書店的店長-曹竣瑋,歡迎來到好好生活書店的說書節目【二十多歲的我們,如何好好生活】。
本期節目,我將帶大家一起探索一本非常實用的書 — — 《從容心態》,作者是哈佛商學院行為科學家 Ashley Whillans,她研究「時間匱乏」近十年。這本書旨在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並提供具體的方法,讓我們培養有餘裕、有掌控感的生活,進而活出真正想要的人生。
一、書中核心觀點:時間匱乏是種心理感受
這個世界上,每十個人中就有八個人是對於時間感到匱乏的,而《從容心態》的核心觀點,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時間的認知:時間匱乏其實是一種心理感受,而非絕對事實。
你或許有過這樣的經驗:有時明明花了很多時間,卻仍然感到忙碌不堪;有時在緊湊的行程中,卻能保持從容自在。這就如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闡述的,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受是相對的。
但時間本身沒有變少,變的是我們的大腦——它被六大「時間陷阱」綁架,待會一一拆解
二、時間與金錢:你更看重哪一個?
書中深入探討了我們如何看待時間與金錢的關係。你不妨思考一下:你是否傾向於犧牲時間來賺取金錢?例如,為了省下區區幾十元的油錢,特地開車繞遠路去加油;或者為了買到最便宜的商品,花上半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去比價?
如果你更偏向在意金錢,那麼你的時間充裕感或從容感就會越少。因此,培養從容心態的第一步,就是必須體認到:時間比金錢更有價值。
我們常常將時間與金錢畫上等號,但時間的價值其實難以估計且模糊,而金錢則非常確定。這導致我們潛意識中更在乎金錢。然而,研究表明,金錢雖然可以避免痛苦,卻不容易買到快樂;而快樂,通常需要投入時間才能獲得,例如出遊、運動、看劇、與朋友聊天等等。
許多人抱持著「金錢至上論」,認為「等我有了錢,我就會有時間」。但令人意外的是,研究卻發現,收入越高的人反而越會感覺到時間的壓力與緊迫。這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你越想賺錢獲得時間,卻越沒有時間。因此,「有錢才有時間」這個公式,其實並不存在。
三、當心時間六大陷阱
《從容心態》揭示了幾個常見的時間陷阱,值得我們警惕:
- 科技進步導致時間碎片化: 科技的本意是為了節省時間,但我們卻常常將省下的時間用來做更多的工作,從而導致更忙。此外,科技也使得我們的生活時間變得非常碎片化,難以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例如頻繁回覆訊息和郵件,即使在休息時間也無法真正放鬆,感覺像一直在工作。不妨可以檢視一下自己手機的使用時間,就能評估時間碎片化的程度。
- 工作與賺錢至上: 當我們過度強調工作與賺錢的價值,認為這是衡量個人成就的唯一標準時,就很容易陷入時間匱乏。這種心態會讓我們不斷追逐更高的收入,犧牲個人時間和生活品質。
- 低估時間的價值: 人們往往容易低估時間的模糊價值,卻過度看重金錢的確定性。這導致我們更傾向於犧牲時間去換取金錢,例如為了省小錢而花大時間,最終讓時間充裕感越來越少。
- 忙碌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 在現代社會中,忙碌常常被視為能力強、有價值、受歡迎的象徵。這種潛意識的「忙碌崇拜」讓我們害怕閒下來,導致即便沒有必要,也要讓自己看起來很忙,以符合社會的期待。
- 空閒嫌惡: 當我們有空閒時間時,不是選擇享受或做自己喜歡的事,而是感到焦慮、不舒服,甚至會主動找事情填補空白,以免「浪費」時間。這種對空閒的嫌惡,阻礙我們真正體驗從容。
- 經常答應別人說「好」: 無法對他人的請求說「不」,是許多人時間匱乏的常見原因。無論是工作上的額外任務,還是社交上的邀約,過多的應承會讓我們時間分配失衡,難以專注於自身真正重要的事情。
四、培養從容心態的五個關鍵步驟
1.了解自己的內在設定: 我們對時間的內在設定,會影響我們看待時間的方式。首先要意識到,時間匱乏是一種主觀感受,而非客觀事實。了解自己對時間的看法和潛意識中的行為模式,是改變的第一步。
2.紀錄自己怎麼運用時間: 這一步是要我們真實地、不帶批判地紀錄自己如何花費時間,例如利用日記或手機App記錄每小時做了什麼。透過紀錄,你會發現自己如何運用時間,哪些地方浪費了時間,哪些事情其實可以外包或請人協助。這能幫助我們辨識時間的流向,看清自己真正時間的花費。
3.把時間找回來(找回時間): 這項練習是要你檢視生活中最負面又沒有效益的活動,並在這些活動中注入能帶給你快樂的事情。例如,把通勤時間視為放鬆或學習時間,或是利用打掃時間來聽Podcast,讓原本不喜歡的活動變得更正向或更有效益。
4.花錢買時間: 這項練習是讓你調整可支配所得的運用方式,把原本花在無法提升幸福感的物質消費上的錢,改用來購買可以節省時間的事物。例如,花錢請人打掃、外送餐點、使用共乘服務,或是購買效率更高的家電。但前提是,將因此節省下來的時間用於做自己喜歡、正向、開心的事,才能真正獲得餘裕感和從容感。
5.重新定義時間: 這項練習是要你以較正面的想法重新定義通勤和工作等較負面的活動,例如把通勤想成是在「休息」,把工作想成是在「學習」或「挑戰」。這能幫助我們將原本枯燥、被動的活動,轉化為更具掌控感和正向意義的體驗,提升整體從容感。
五、養成從容心態的八大策略
養成從容心態的關鍵,在於提升控制感。當你覺得工作是自己選擇、願意主動去做的,你就有控制感;反之,如果工作只是為了換取金錢,就會成為時間壓力的來源。書中提出了以下八大策略:
- 釐清為什麼(Purpose): 在開始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問自己「為什麼」。釐清這件事情的目的和意義,有助於我們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避免盲目忙碌。
- 安排寬裕時間(Abundance): 刻意為重要任務預留充裕的時間,而不是將行程排得滿滿當當。這能減少時間壓力,提供思考和應變的空間,從而提升從容感。
- 了解自己是什麼行事曆思維模式(Planner Mindset): 書中將人們的行事曆思維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導向型,傾向於將時間填滿;另一種是自己導向型,以自身需求和時間控制感為主。了解自己的類型,並朝向「自己導向型」轉變,是培養從容心態的重要一步。你可以透過書中的問卷評估自己的傾向。
- 訂立意象(Image): 為自己的從容生活訂立清晰的願景,想像自己擁有充裕時間、自在地享受生活,並在腦海中具體化這些美好畫面。這能提供改變的動力。
- 實施獎懲(Nudge): 結合行為心理學,為自己設定獎勵或懲罰機制,鼓勵自己採取有利於從容心態的行為,例如完成重要任務後給予自己放鬆時間,或是沒有有效利用時間則減少某些娛樂。
- 調整成符合從容心態的時間設定(Set Time): 刻意調整自己的時間設定,將更多時間分配給那些能帶來愉悅、滿足感和成就感的事情。這意味著要學會對不重要或低效益的事情說「不」。
- 抗拒純粹緊急的事情(Resist Urgency): 學會辨別「緊急」與「重要」的區別。避免被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牽著鼻子走,將注意力放在那些對自己有長期價值和意義的事情上。
- 悠閒享受休閒時光(Enjoy Leisure): 刻意安排並享受真正的休閒時光,讓自己完全放鬆,不被工作或其他雜事打擾。這有助於恢復精力,提升生活品質和從容感。
六、讓時間變充裕的五種習慣
書中也提出了五種能幫助我們實現時間充裕的習慣,這些都是實踐「提前規劃,以時間為考量重新評估成本與好處」的具體方法:
- 活動要有變化: 如果一有機會就做同樣的事情,即使是能更靈活運用時間的選擇,日子久了效果也會打折扣。在規劃增進時間充裕感的活動時,記得在一天內或一星期內安排各種不同的活動。這有助於保持新鮮感和投入度,避免對單一活動產生厭倦。
- 懂得說「不」: 針對你經常收到且令你有時間壓力的特定請求,預設好的標準回應是「不」,學會對那些你自覺沒有時間處理的請求說「不」。你可以嘗試一種做法:只要是一談的請求就答應,一旦涉及行動就拒絕。這點看似衝突,實則強調的是,要果斷拒絕那些會消耗時間、但對你沒有益處的請求。
- 爭取更多時間: 許多請求不見得非得在期限內達成不可。如果你認為自己能有多些時間,你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不妨提出要求爭取。如果你覺得工作太多太累,或者需要休假,也不妨告訴老闆。這提醒我們,主動溝通和爭取是重要的時間管理策略。
- 提醒自己凡事都有機會成本: 每當我們答應了某些事情(出差、額外的工作計畫),就是在對另一些事情說「不」;例如家人相處的時間、去看孩子的足球賽、幫父母的忙。因此在答應之前,不僅要考慮時間成本,也要計算機會成本,好幫助你決定眼前正在考慮的事情是否真的值得做。這強調了決策的權衡性。
- 問自己一個大哉問: 在做人生重大決定的時候,應該先問自己什麼最重要。你的人生目的是什麼?為什麼把時間擺第一位對你來說很重要?在容易得到的地方放一件能提醒你答案的事物,這樣一來,你在每個做決定的當下,都會記得要想想這個決定符不符合你整體的人生目標,也就是符不符合你心中真正重要的事。這個問題幫助我們從宏觀角度審視時間的價值,確保每一刻的投入都與人生願景保持一致。
七、給二十多歲的你
這本書透過許多科學研究告訴我們,擺脫瞎忙的關鍵在於:更關注時間而非金錢。 因為當你越重視時間,你會越快樂。
儘管科技進步,我們卻可能變得更忙碌,時間也會更碎片化。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更頻繁地檢視自己如何使用時間,並不斷提醒自己,要把時間花在那些讓自己開心、重要的事情上,盡量減少負面事務。
世界永遠比你想像得慢:別讓社群平台的「進度條」綁架你的人生節拍,每天睡前問自己一句:「今天我花在最愉快的那一小時,值多少錢?」 若答案是「無價」,代表你正走在從容的路上。
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了《從容心態》這本書,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擺脫瞎忙,擺脫時間匱乏感,活出你真正想要的人生!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你覺得今天的內容有救到你的時間,記得幫我按下訂閱、按讚,也歡迎到 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讓更多人一起好好生活。我是竣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