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裡靜靜發光的「大粽子」:藝術家范承宗以竹構築記憶的避靜所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總是在尋找一個能讓心靈喘息的角落。而藝術家范承宗(Cheng Tsung Feng)在台灣森林中打造的這座竹屋,彷彿就是這樣一個溫暖的邀請,它不只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場關於生活、文化與自然的深刻對話。

設計概念與手法:用「粽子」包住家的溫暖

這座竹屋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它那充滿台灣人情味的獨特造型——「一顆巨大的竹編粽子」

這個創意來自於我們熟悉的「肉粽」,不僅僅是形狀上的相似,更傳遞了粽子所代表的文化情感:被層層葉子緊密包裹的溫暖、節慶時與家人團聚的幸福感,以及一種安全而飽滿的歸屬感。馮承宗將這種「包裹」的概念轉化為一個可以讓人走進去的庇護所,在自然的懷抱中,提供了一個充滿溫暖與安全感的空間。

在技法上,范承宗巧妙運用了台灣傳統的竹編工藝。他採用了一種獨特的「螺旋式」編織手法,將竹片層層堆疊、交織,創造出既是外殼也是結構的堅固體。當黃昏降臨,竹屋內透出的光線會透過竹編的縫隙,在森林中靜靜地發著溫暖的光暈,讓這件作品在視覺和情感上都更加動人。

藝術家背景:傳統工藝的當代轉譯者

范承宗是一位致力於將傳統工藝與當代設計結合的藝術家。他長期以來專注於探索竹、木、藤等自然材料,並以創新方式重新演繹這些傳統手藝的無限可能。

他認為,傳統工藝不應該只是被束之高閣的文化遺產,而應該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他的作品常常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不僅保留了工藝的原始精神,也注入了新穎的設計思維,讓老舊的技藝以一種全新的面貌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透過他的創作,我們得以重新審視這些看似平凡的材料與手藝,並從中感受到一份屬於台灣土地的獨特生命力。

這座竹屋正是他創作理念的集大成者——它以台灣人熟悉的文化符號為靈感,用在地竹材與傳統工藝打造,最終在自然的場域中,邀請人們進入其中,好好生活、感受當下。

SOURCE

Picture of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彰化員林人,靠著多媒體接案維生,大學畢業後在家鄉開一間「好好生活書店」,並與在地夥伴一起製作「員林紀事」在地生活誌,期許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自由並好好生活的人。
Picture of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彰化員林人,靠著多媒體接案維生,大學畢業後在家鄉開一間「好好生活書店」,並與在地夥伴一起製作「員林紀事」在地生活誌,期許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自由並好好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