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角街角,建築切出生活的光與縫,重構都市邊角的生活風景

在三角街角,用幾何切割出生活的可能

位於川崎市一塊狹長三角地帶,Sonata2 不是你對集合住宅的想像。這座由日本建築事務所 Soeda and Associates 設計的五層建築,像是以一刀精準利落的幾何切面嵌入街區,將有限地形轉化為城市中可居、可觀、可思的生活場域。

Sonata2 的建築語言是簡潔的,卻也是層層有節奏的。與其說它是一座住宅,不如說它是一則關於「在限制中創造空間自由」的建築提案。

在三角邊界內,堆疊出垂直生活的敘事

Sonata2 的基地由一條車道與一條排水渠道所夾,這樣的「夾縫之地」對建築師而言,是挑戰也是機會。整棟建築順勢向邊界延展,以斜切面構築街角輪廓,形成雕塑感強烈的建築量體,讓建築在空間上向外突顯,也在內部形成不對稱與對角線的特殊視線流動。

由於面積受限,建築取消了電梯設計,改以外部樓梯串連起所有樓層。從一樓到四樓為單層住宅,五樓則與頂層構成複層公寓。樓梯不只是動線工具,更像是生活的延伸平台,一步步向上的節奏,也成為建築的「外部剖面劇場」。

幾何開窗,光影與隱喻的平衡

Sonata2 打破集合住宅常見的重複格局,透過形狀各異的大型開口,營造出節奏分明的立面語言。這些窗並不對稱,也不圖案化,而是依據內部需求與外部視線,巧妙切割入牆體,形成「一窗一世界」的內外對話。

每一道斜線與開口,都是建築師的刻意安排:讓空間不再僅是垂直的堆疊,而是一場流動的、錯置的、具有視覺穿透感的生活舞台。

重量與穩定,在輕盈視覺中潛藏

Sonata2 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並以精準配置的牆體與外部支撐,平衡建築視覺上銳利不對稱所帶來的結構張力。屋頂僅由單一支點撐起,彷彿懸浮於空中,T 型鋼樑與柱體藏在其中,支撐著這一場看似輕盈實則穩重的空間實驗。

這樣的設計,不只滿足抗震需求,也讓每一根構造都成為美學的一部分。

好好生活的建築想像:不是大,而是深

在好好生活誌的視角裡,我們關心的不只是建築的外型,而是空間如何參與生活、啟動感知。在 Sonata2,我們看到的是一種「讓建築主動退讓、讓生活自然發生」的態度。沒有多餘的裝飾,沒有渲染的故事,而是將每一個限制視為生成的起點,讓設計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日常的共構。

在這樣的建築中,我們想像一個人在斜切窗邊讀書、日落時分從樓梯轉角望向街道,風在混凝土牆面與開口之間流動——那或許就是最純粹的「生活在其中」。

SOURCE

Picture of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彰化員林人,靠著多媒體接案維生,大學畢業後在家鄉開一間「好好生活書店」,並與在地夥伴一起製作「員林紀事」在地生活誌,期許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自由並好好生活的人。
Picture of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彰化員林人,靠著多媒體接案維生,大學畢業後在家鄉開一間「好好生活書店」,並與在地夥伴一起製作「員林紀事」在地生活誌,期許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自由並好好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