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風之谷》漫畫版的世界觀,比電影版更加龐大

宮崎駿的《風之谷》在 1984 年上映後,便成為他諸多經典作品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電影中的角色與故事設定,奠定了「末世環境」與「人與自然共生」等關鍵主題。然而,相較之下,《風之谷》原作漫畫的篇幅更為完整,世界觀也明顯比電影版更龐大且細膩。許多電影中帶過的角色與派系,在漫畫裡都有更深一層的刻畫與衝突,也使整個「腐海」世界的內涵更顯豐富。

1. 漫畫的漫長連載,打造更完整的冒險畫卷

《風之谷》漫畫自 1982 年起陸續在雜誌上連載,持續的時間與篇幅,讓宮崎駿能在故事節奏與細節上更為從容地發揮。電影雖然令人驚嘆,卻難以在兩小時內呈現所有劇情與設定;而漫畫版透過多回合的敘事層層堆疊,將「腐海」的形成原因、昆蟲與人類的互動模式,以及各國勢力的恩怨糾葛,都逐漸鋪展開來。

2. 更豐富的角色群與政治版圖

在電影中,觀眾大多只能看到娜烏西卡所屬的「風之谷」,以及少數外地勢力的短暫登場。然而在漫畫裡,宮崎駿花了大量篇幅描述其他國家與陣營的政治鬥爭,包含托魯梅基亞(Torumekia)、多魯可(Dorok)等勢力的背景、對立與共存關係,皆有細膩的鋪陳。每個角色所處的立場與信念,也都更具層次,使劇情不僅僅是「保護自然」的單一主題,而是糅合了「權力、信仰與理想」的多重矛盾。

3. 深度探討環境與人性

漫畫版的《風之谷》並不僅止於正邪對立的冒險故事,而是將焦點置於人類與自然的複雜交織。隨著劇情的發展,讀者能更深入了解「腐海」的存在意義,以及因人類的無節制開發和文明崩壞而帶來的創傷。這些在電影中僅能暗示性的主題,在漫畫裡有更完善的論述與衝擊,並結合世界觀的擴張,讓作品在末世反思與人性掙扎的層面上更加動人。

4. 完成度高的原作者結局

由於電影是先於漫畫最終完結前推出,當時宮崎駿尚未為《風之谷》整個故事畫下 definitive 的句點。在後續的連載中,他得以整理思考並將最初構想的衝突與角色成長做更完整的表現。因此,漫畫版的結局在世界觀、角色命運以及核心主題上,更能呼應全局,呈現一個與電影版相似卻又更為深刻的主軸收束。

5. 無論影像或紙本,都是宮崎駿的心血結晶

儘管漫畫版在規模與深度上更勝一籌,電影版《風之谷》仍是動畫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佳作。兩者都源自宮崎駿對自然與人性議題的關注,以及他對奇幻世界的熱情打造。若對這部作品有濃厚興趣,不妨在欣賞完電影後,細細品味漫畫,或許能發現更多發人深省的意涵,也能更全面地感受宮崎駿對末世文明與生態平衡的哲思。

在《風之谷》漫畫的世界裡,宮崎駿把想像中的荒廢大地、腐海、蟲群以及人類殘存文明描繪得更加廣闊而淵深。透過角色與勢力的交織互動,讀者能更進一步理解電影裡那些稍縱即逝的暗示,並透過長篇連載的敘事特性,感受一部輝煌而複雜的末世傳奇。或許正是如此,才讓無數影迷和讀者在重複翻閱之後,依舊對這片神祕而危機四伏的土地充滿深深的敬意與嚮往。

Picture of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彰化員林人,靠著多媒體接案維生,大學畢業後在家鄉開一間「好好生活書店」,並與在地夥伴一起製作「員林紀事」在地生活誌,期許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自由並好好生活的人。
Picture of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彰化員林人,靠著多媒體接案維生,大學畢業後在家鄉開一間「好好生活書店」,並與在地夥伴一起製作「員林紀事」在地生活誌,期許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自由並好好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