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群居生活的我們,開始追求獨居的生活了!?|《獨居時代:一個人住,因為我可以》

過去群居生活的我們,開始追求獨居的生活了!?

傳統觀念總認為「獨居」代表了孤寂、落寞,除非逼不得已,沒有人喜歡獨居。

在社會變遷下,人們慢慢開始追求獨居時代的來臨。

大家好,我是邊緣老闆曹竣瑋,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這本書叫做《獨居時代》,副標題是《一個住,因為我可以》,是2013年出版的書。

這本書的出版社是漫遊者文化,他們前一陣子好像出蠻多心理學系列的書,還有電影人或愛看電影的人會蠻喜歡的對白的解剖,他們最近有一本叫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我還蠻有興趣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瑞克.克林南柏格(Erc Klnenberg),他以美國城市裡大幅興起的獨居狀態為研究議題, 7年研究期間訪問了三百多位獨居人士(以中產階級為主),藉以 瞭解獨居者基本特徵的共同經驗。「獨居」的意思並非僅意指單身,凡是未 婚、離婚、失婚、喪偶,不與家人、朋友及小孩同住而一個人住之 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皆屬之。

內政部統計,民國96年全台1人戶約202.29萬戶,但到去年底,1人戶暴增至267.6萬戶;商研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黃兆仁指出,全球包括瑞典、日韓等國家都有相同情形,台灣不是唯一特例,2016年全球約有3億單身人口,推估10年後,可能會增長至3.6億。

造成獨居的原因包括有晚婚、經濟與社會安全、個體崇拜、女性地位崛起、傳播革命、大規模都市化、長壽革命。

獨居的好處則有個體的自由、個人的掌控權、自我實現、發現自己、發現生命的意義與目的、緩衝社交生活的壓力。

一個人住,可以緩衝社交生活的壓力

書中不少受訪者表示,獨居形同一種緩衝,避免他們直接面對強大的社交生活壓力,特別是職業生活的壓力

不過受訪中的下層階級則反映,對他們來說,獨居很容易導致一個危險的極端方向,也就是說,獨居不只帶來居家自主,也可能造成孤寂、封閉和其他反社會行為。

對那些財務安定、工作忙碌、社交網絡密集多人來說、獨居可能成效良好,因為它提供了隱私、恢復身心和個人發展的機會。

像我因為在家鄉讀大學,所以從出生到現在都是住在家裡,也因為住在家裡所以平常剪接或是看書的時候,常常就會受到家人的干擾,所以我也打算在畢業當完兵後搬出去。

所有的小孩都是在成長過程裡學會獨居,「最早的獨居生活,就是從擁有自己的房間開」。獨處是通往人格健全的一個中繼站,並不是所有人的最終站。

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間,但不等於二十多歲選擇獨居的人,到了三十歲四十歲還是一樣,這是每個人的自主選擇的,只不過時代的潮流讓獨居漸漸的崛起。

人類有將近二十萬年的群居經驗,卻只經歷了五、六十年的獨居生活,所以我們的生活日常、政治經濟政策、與居住的空間都需要全面的設計。

因為網路傳播技術已經非常發達,所以就算我們處於獨居狀態,但還是可以透過各種app與社會產生連結。

而下一個技術變革的領域將是家用機器人,協助我們清潔和娛樂日常事務的智慧機器人。

而我們國家應主導設計出有善於我們獨居者的環境,例如專門設計給單身者的公營住宅,許多建商在開發時,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在開發公寓或住宅,完全忽略了獨居者的商機。

商機還有許多,如一人遊行程、一人用家電等等。好了,這本書大概簡單的介紹這樣,其實書中有許多寫得更詳細的(看目錄),針對各點寫出東西。

因為社會的改變,我們可以開始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大家有空可以去買這本書去看看吧!!

Picture of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彰化員林人,靠著多媒體接案維生,大學畢業後在家鄉開一間「好好生活書店」,並與在地夥伴一起製作「員林紀事」在地生活誌,期許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自由並好好生活的人。
Picture of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曹竣瑋 好好生活書店店長 / 員林紀事影音編輯

彰化員林人,靠著多媒體接案維生,大學畢業後在家鄉開一間「好好生活書店」,並與在地夥伴一起製作「員林紀事」在地生活誌,期許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自由並好好生活的人。